烘焙故事丨來塊巧克力,讓世界充滿愛

瀏覽次數: 25

對於巧克力愛好者而言,巧克力就好比是空氣,是生命之水,是維持生命的存在物。它給人愉悅,讓人興奮,使人擁有無盡遐想。傳說古老的瑪雅人認為巧克力是可以釋放人類隱藏在內心渴望的食物。

公元前1000年,當時的土著印第安人已經會將可可豆製成一種泡沫巧克力飲料。作為巧克力原料的可可豆也是深受重視,阿茲特克人甚至將可可豆作為貨幣使用。據西班牙探險家埃爾南∙科爾特斯1519年的記載,蒙特祖瑪皇帝要飲用大量的巧克力飲品。而現代熱巧克力的原形可以追溯到舊時西班牙,當時的巧克力飲料利用胭脂樹紅色種子染色,用辣椒、香草,有時候也會用到蜂蜜調香。這種飲品的營養、藥用和風味備受西班牙宮廷喜愛和保護。

1828年,一位名為科恩拉德∙范∙侯登(Coenradd Van Houten)的荷蘭化學家發明了一種液壓機,成功地將可可豆與可可脂分離,並從剩餘的可可固體物生產出可可粉。這一工藝奠定了今天巧克力生產的基礎。

image 107

1847年,由英國Fry&Sons公司通過使可可粉和可可脂重新組合,加入白糖後得到一種固體巧克力。1879年,瑞士Lindt & Sprüngli公司創始人魯道夫∙瑞士蓮發明了一種精煉機。這種機器對可可固體、可可脂、糖及其他添加配料進行長時間研磨混合,得到更細膩的巧克力並大量生產,瑞士也因此成為了世界巧克力大國。

image 108

眾所周知,巧克力不是天生長在樹上,其原料的可可樹原產於赤道南美洲和中美洲,種植栽培很費時,需要在溫度極高的地區成長,並且對於土壤條件和降雨量也十分挑剔。一般可可樹生長高度達9米,由樹皮直接長出花朵,這些花朵會結出長達25厘米、直徑10厘米的果實。果實中含有25-40枚可可種子(cacao),這些種子經過發酵等初始巧克力加工後稱為可可豆(cocoa)。在可可樹種植區域,會連同香蕉樹一起種植。其目的是為可可樹遮擋陽光,避免陽光直射在可可樹。

16世紀植物學家林奈∙卡羅勒斯(Carolus Linnaeus)將巧克力置於飲食需求金字塔過高的位置。他對巧克力極為喜愛,覺得必須為可可樹取一個令人敬仰、意為“神的食物(food of the gods)”的拉丁名稱“Theobroma”。

image 109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