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交替之際,一頓早餐便是打開秋冬養生的金鑰匙。說到早餐,切片麵包是餐桌上的常客,方便、快捷、老少咸宜。提到它,這裡還有個小故事分享給大家:當你要形容一件新奇又有趣的事物時,你會用什麼詞?美國人往往會用一句極可愛的俚語:“這真是自切片麵包以來最棒的發明!(This is the best thing since sliced bread!)”
18世紀,三明治橫空出世,又在19世紀風靡美國。作為三明治的主角,切片麵包的地位便愈顯尊貴。然而,當時的麵包店並不售賣切片麵包,家庭主婦們只能買回整條麵包後自己切片。為了迎合大眾口味,商業化生產的麵包往往做得水分多而柔軟,需要極鋒利的鋸齒刀和高超的技藝才能將其切片。即便如此,手工切的麵包片多少會厚薄不均,做出來的三明治也不太周正,切麵包片便成了家庭主婦們最頭疼的一個難題。
奧托·羅威德爾(Otto Rohwedder)注意到這個現象,嗅到了無限商機。他在報紙上刊登了一份調查問卷,以了解主婦們最偏愛的麵包片厚度,幾個月之後便收集了來自三萬名家庭主婦的回饋。然而,研發過程並不順利。
要將麵包切片不難,但切片後的麵包接觸空氣的面積增大,水分蒸發更快,保質期也大大縮短。為了攻克這一難題,羅威德爾借鑑了帽針(Hatpin)的造型,用長長的金屬針穿過麵包,兩頭固定起來,以保證麵包片緊緊貼合在一起,試圖減緩它變硬的速度。且不說在麵包裡穿針的想法有多麼影響食慾,實踐證明,金屬針兩頭的固定部件極易脫落,並不能起到保鮮的作用。
時局動盪,家庭因素,過了整整十年,羅威德爾才造出第二台麵包切片機。這次,他設計出了自動包裝麵包的程序,並改用厚蠟紙作為包裝紙,隔絕了水分蒸發,解決了切片麵包容易變硬的問題。
1928年6月7日,美國密蘇里州的奇利科西麵包房售出了史上第一袋機器生產的切片麵包,標誌著切片麵包新紀元的開啟,這一天也恰好是羅威德爾的生日。
這款名叫“克林梅德”(KleenMaid)的麵包大受歡迎,很快就被搶購一空。本奇的麵包房也起死回生,在幾個星期間,銷量就翻了20倍。聞風而來的記者對此毫不吝惜溢美之詞:“這些麵包片乾淨利落,比任何人用麵包刀切出來的都要整齊。這無疑會是一個廣受歡迎的新發明。”當地的《憲法論壇報》刊出了整頁的報導:“這是自麵包被包裝售賣以來,烘焙行業最大的進步。”這也就是俚語“自切片麵包以來最棒的發明”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