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聖誕節前,不少烘焙的小伙伴就會惦記一種美妙的點心——史多倫(stollen)。這種德式甜點,常被叫作麵包,其實質地更像蛋糕。通常會加很多果乾(如葡萄乾)、糖漬橙皮、糖漬檸檬皮、堅果和各種香料。
過去,德國人常在聖誕節前4周左右開始吃史多倫,一次做一大塊,切成片吃,每次只吃幾片,一直到聖誕節到來。現在則是什麼時候想吃就吃,沒那麼多約束。史多倫的妙處在於,它十分耐保存,風味還會隨著時間愈發濃郁,每次吃都有新的體會。切面如同寶石般璀璨,一片一片吃完,一天一天過去,聖誕節就漸漸近了。
史多倫麵包是起源於15世紀德國薩克森州的聖誕節慶麵包。德國沒有巴黎、倫敦那樣的集政治、經濟、文化、人口和社會資源及活動於一身的過度集中的城市,德國從自由城和領邦國匯集的中世紀開始,各地區都發展出獨特的文化,因此各地孕育出的甜點也都冠上當地的地名持續傳承至今。
提到史多倫麵包,大家都會想到“德勒斯登”。翻閱歷史能夠清楚地了解到現在的薩克森州及其近郊,都留有許多史多倫麵包的相關文獻。那裡比起德國的其他地方,擁有更悠久的史多倫麵包歷史。
史多倫麵包最早出現在1329年的瑙姆堡(Naumburg),瑙姆堡位於德勒斯登西方的135公里處,薩克森-安哈爾特邦的南端。瑙姆堡的主教Heinrich准許麵包師成立同業工會,麵包師們為了感謝他的許可,製作了兩條史多倫麵包送給他作為聖誕節的禮物。

但是當時的史多倫麵包和現在加入大量水果乾、黃油和砂糖的做法截然不同。那時的史多倫是用水、燕麥和菜籽油捏製而成,非常的樸素。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時正值待降節(聖誕節前的四週期間)的齋戒期間,肉類、雞蛋、乳製品等一律都是禁止食用的。
自1560年起,每年聖誕節期間,薩克森州的麵包師傅們都會製作一條或兩條18公斤的超級史多倫。奧古斯特二世是個史多倫的狂熱愛好者,在1730年他下令麵包師行會製作了史上最大的史多倫——重達1.7噸!皇家建築師為此專門設計了巨型的烤爐,以及配套的巨型麵包刀,分切成了24000份款待當場的賓客。
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和現代的多數飲食一樣,史多倫已經是一个融合了传统和全球化的食物。每年冬天製作史多倫麵包,成了麵包師一整年裡最有儀式感的事情,也是麵包愛好者的年終期盼。說到底,以過節的名義聚在一起吃吃喝喝,是全人類的共同熱愛啊!

